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親歷瓦魯班大捷

         放大字型圖示 放小字型圖示 列印圖示


  民國三十三年初,日軍主力置於緬北胡康一帶,利用崇山峻嶺、縱橫河道和原始森林,扼守國際交通命脈,使聯軍作戰物資無法輸送而陷於癱瘓。
 而其司令部位於瓦魯班,依懸崖峭壁和寬而淺的南比河沿岸,構築堅固縱深陣地,聯軍攻勢屢次受挫,傷亡慘重。聯軍參謀長史迪威察看前線時,想用大量凝固彈與排砲,將此地炸成焦土;然經評估,耗費過鉅,補給時間過長,雨季之前不可能打通中印公路,而改採聯軍戰車指揮官布朗上校建議,運用戰車部隊攻擊。 
 三十三年三月三日,印緬遠征軍戰車第一營,配屬步兵營、工兵排各一,在營長趙振宇上校領導下,奉命展開攻擊。由於敵盤據瓦魯班,固險而守,貿然攻擊,犧牲必重,須繞過孟關,減低風險,才有成功希望。
 國軍組成強力先遣組,組長為排長戴慎淵、副組長為排附陳培強,配屬工兵,慎選前進路線,開闢臨時道路,擇渡河點,搭便橋,射殺敵狙擊手。戰鬥中,戴排長受重傷,經美軍醫護人員療癒。補給連連長劉奎斗率保養、輜重、油料組,攜足油彈跟進,油料組長伍濟武座車遭地雷炸毀,人幸未受傷。
 初期避免決定性戰鬥,而置重點於瓦魯班。當年我有幸在第三連擔任戰車上兵射手。攻擊開始,障礙重重,進展緩慢,首日即有十七輛戰車受損,補給連即時搶修,三月四日修復十三輛,五日又投入戰鬥。
 越過原始森林,苦戰近六晝夜,逼近瓦魯班,一、二連向康庫卡側翼渡河,第三連由連長孫明學少校率領,向南比河迂迴,均避開敵岸戰防砲區域,在美軍飛機轟炸掩護之下,三個連同時以迅雷之勢展開攻擊。敵軍戰防砲尚不及轉移位置,我軍已突破防線,與敵九七式戰車激戰。
 時屆八日下午三時許,營長趙上校異常焦急,若臨黃昏,對我軍極為不利,便親率配屬步一連戰車前導,衝向敵陣。當衝鋒號角響起,我軍士氣高昂,敵軍鬥志瓦解,天黑前終擊潰強敵,攻占瓦魯班。 
 聯軍統帥先總統蔣公欣聞捷報,至為嘉許;蔣公洞察建軍趨勢,及時全力發展新興裝甲部隊,乃有如此鐵甲雄師。
 瓦魯班戰役之日軍為號稱「森林之狐」的十八師團,自侵華之戰起,無役不與,無攻不克,素有常勝軍之譽,入侵馬來西亞、泰國、新加坡、越南,轉戰印、緬地區。師團長田中新一中將驍勇善戰,迎擊者頗懼其鋒。此役擊斃該師團五十六聯隊長山崎大佐,作戰科長石川中佐,俘虜一百多人,傷敵近百,擄獲十八師團大印一顆,戰防砲三十六門,以及一份重要作戰物資倉庫地圖,協助聯軍轟炸。我戰車營九百餘官兵,輕重傷五十人;成仁同袍二十四人,皆曾參與崑崙關大捷。
 擊敗日軍主力後,胡康一帶之敵,在聯軍協同下,加以掃蕩;中印公路終於打通,印緬戰爭全面勝利。英美聯軍刮目相看,常豎起大拇指對我軍高喊:「頂好!」層峰更訂定三月三日為裝甲兵節,紀念瓦魯班戰役勝利。
 後雖統一為九三軍人節,裝甲兵同袍仍不忘每年聚會,會中昔日勇士白髮蒼蒼,仍豪情不減,且必引吭高歌〈裝甲兵進行曲〉:「加速我們的飛輪前進……縱橫掃蕩,有我無敵人……」
 【作者速寫】吳弼中,湖北人。澎湖港檢處上校處長退役。此役於第三連擔任戰車上兵射手。
 
(點閱次數:277)